適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民生、打造低碳經濟對輻射加工技術及輻射加工產品不斷增長新需求,以技術創新為動力,質量、品牌為核心,安全為保障,重點發展電子束加工為主的實體經濟,提高電子束與γ射線利用率,實現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為國家發展低碳經濟做示范性貢獻。
一、“十二五”發展戰略
1、基地引領戰略
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礎上,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下,進一步打造10個左右產業基地,發揮基地在產業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基地提高產業關聯度;通過基地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承擔國家大項目;通過基地集聚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到2015年,10個基地實體經濟的產業規模約占全行業的20%,申請專利數約占40%,在行業內帶動指數達到6分(10分為滿分)。
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建設完善行業技術支撐平臺。“十二五”期間,計劃選擇研究基礎好、技術創新研發能力強、有特色的若干科研院所,促其建成同輻行業自主創新基地。
2、品牌競爭戰略
努力做好九個品牌建設,進一步發揮品牌社會經濟效應,通過文化宣傳,擴大影響,提高公眾的認知度,發揮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在條件成熟時邀請用戶或公眾為品牌評價排序。到2015年品牌企業的產品超過全行業產業規模的15%。
3、基礎支撐戰略
組織實施關乎行業發展全局的三項基礎工作,支撐行業可持續發展。一是建立輻射加工產品標準體系,逐步與國際標準銜接。通過宣貫標準、經營標準,提高國際競爭力。二是人才培養,開展多渠道的人才培訓途徑,繼續辦好在職人員的培訓。三是文化宣傳工程,加強行業制度建設和提高社會的認識度。
二、“十二五”發展目標
1、規模700億,平均年增長15%,實現翻一番。
2、培育2~3個新的產業增長點。到2015年新產業經濟規模約占產業總量10%。
3、發揮“綠色加工”技術特點,為低碳經濟做出貢獻。爭取2~3個傳統產業領域引入輻射加工技術,使能耗大幅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