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向“十二五”過渡之年,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基本思路是:結構調整、平穩高速、低碳經濟、關注民生。在國家的宏觀方針指導下,我國相關重點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為輻射加工提供新的機遇,同時許多問題和難題擺在面前,必須解決。
一、重點行業需求
鑒于目前輻射加工技術產業的基礎和能力,以擬定“十二五”規劃時,首先將考察的重點放在相關行業和領域未來5~10年對輻射加工技術產品的需求上,例如,新能源產業、高鐵與軌道交通、造船業、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農產品與食品加工、醫療用品、環境治理、公共安全等。
考察相關行業發展需求應從具體項目需求入手,逐步深入、全面考察,例如:從輻射化工材料入手了解相關重點行業需求:
第一,核電電纜及材料。目前全世界核電占總發電量的17%,超過20%的有16個國家,日本達到30%,法國77%,而我國不到2%。今后20年是我國核電產業建設高潮期,規劃2020年達到7000萬千瓦,發電份額從2008年底核電總發電功率685萬千瓦,占總發電量的1.99%,2010年可達到2000萬千瓦,占總發電量的2.3%,到2020年增加到7~8%。
核電發展的關鍵是裝備自主化和國產化。材料的重點是k2、k3電纜,k1電纜近期國內已有廠家突破,但距離工程運用尚有一段路要走。據測算,每百萬千瓦需要配套電纜、熱縮材料、高性能管材等的價值約1.2~1.5億元,總市場規模近100億元人民幣。
第二,航空線纜及材料。我國飛機制造業會有較快發展,以國內中短途客機和常規軍用機為重點,將采用國產部件配套。對于這一類市場,我們要有所準備。航空線纜主要有兩大系列:a、聚酰亞胺—氟46復合薄膜繞包燒結絕緣電纜,主要用于軍用直升機;b、輻照交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為近代大型軍民用飛機使用的主要品種。
第三,船用線纜及材料。我國造船業不久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市場前景看好;中國航母建設前期工作已經啟動。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我國輻射化工領域將大有作為。船用線纜和熱縮附件主流材料是交聯聚烯烴與乙丙橡膠。目前軍用船舶用的一般線纜都能國內提供,高性能特種材料線纜如深水縱向密封電纜及配套材料有待進一步攻關。
第四,城市軌道及機車車輛交通線纜。眾所周知,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高潮,如,深圳將建成國內乃至世界軌道交通最長的城市,到2020年達546公里;北京第二,為332公里;上海第三,為240公里;天津第四,為130公里。其它如南京、杭州等都在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軌道用直流供電額定電壓為直流1500V和750V,為保證安全性,對線纜和材料要求有特殊性能,如低煙、無鹵、阻燃等。
機車車輛線纜對線纜的要求:a、3kV及以下乙丙橡膠絕緣電纜為主系列之一;b、3kV以下無鹵低煙交聯聚烯烴絕緣電纜為主系列之二;c、30kV乙丙橡膠絕緣電力電纜為主要品種。此外,汽車用線、建筑用線纜、中低壓電纜等依然是近中期主導市場,應擴展升級。
二、需求預期
從三個方面綜合分析未來5~10年國內市場對輻射加工產品需求預期:美、日等的產業規模及在國民經濟總體中的份額;輻照裝置數量增長及生產能力測算;未來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及重點行業產業規模。
a、美國以現有國民生產總值為基準(暫不考慮其增長值),保守估計,輻射加工產值按同輻產業4000億美元的1/4計算,即1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000億元。
b、輻照裝置數量及加工能力。電子加速器裝置到2010底預計投入運行為160臺套,總功率9000kW,到2015年約為260臺套,總功率約1.5萬kW。
γ輻照裝置到2010年有150座運行生產,總裝源量4500萬居里,到2015年預計180座,總裝源量8000萬居里。
按照已采用外推式測算方法,屆時全國輻照裝置的生產能力為700~900億元。
c、國家經濟規模及重點行業情況。到2015年,預計我國經濟總量為55萬億人民幣,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中上述重點十大行業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5~30%,約14萬億。輻射加工產品占重點行業總量的0.5~0.6%,即700~850億元。考慮到其它行業需求,約1000~1500億規模。
綜上所述,未來5年國內的市場預期是平穩增長的,如果輻射加工行業技術創新能力有所突破,在對產業升級、低碳技術、社會急需等方面有所建樹,市場需求不會少于1500億元。到2020年需求情況會更為樂觀。從供求關系理論與現實生產能力分析,將“十二五”產業規模目標定在700~900億元是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