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輻射加工產業主要是依靠企業自主經營、國內市場拉動以及國家科研機構技術轉移和人才流動等要素發展成長起來的,總體上是健康、穩步、高效的,但面臨問題還不少。主要是:輻射加工產業內部結構性矛盾將會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此外,國家科研機構和大學技術人才儲備嚴重匱乏;產業發展智力資源不足,原創性成果少;國家對行業創新型企業政策扶持與支持力度不夠,企業科技投入不足,導致了產業水平不高;以及行業壁壘、體制障礙使得產品推廣和技術轉移速度慢,等等。本文著重講述產業結構性問題。
其一,電子加速器裝置與鈷-60裝置相比,電子加速器輻照裝置從數量到能區應用范圍發展相對滯后。γ輻照和電子束輻照兩大加工手段各有優勢,互為補充。世界發展現狀和趨勢是γ輻照裝置的大型化和集約化發展,電子束裝置則是多元化、高性能化。據統計,目前全世界電子加速器與鈷源數量相比,前者約為后者的4倍,加速器有1300多臺,而鈷-60裝置240座。從輻射加工產業分析,我國的鈷-60裝置及應用做了許多開拓性工作,但是技術與規模起步較低,目前數量較多,裝置水平良莠不齊。近十年來設計建造的鈷-60裝置裝源規模和技術水平逐步提升。但是當今國際正進入以電子加速器為主要輻照手段的時代,電子加速器裝置的多樣化和綜合技術水平提升很快,應用日益普及。目前我國電子加速器裝置與國家經濟發展規模和社會需求相比,數量明顯不足,加工規模較小,而且主要集中在中能區(1~3MeV),低能(1MeV以下)大功率輻照加工相對滯后,高能(5~10MeV)近幾年才初步形成生產能力。由于電子加速器具有能量集中、產能大、加工產品多樣和產品附加值高等特點,這一技術裝備優勢和發展潛力在我國遠末顯現出來。
其二,在輻射加工產業中,實體經濟產業規模偏小。現代工業產業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所謂實體經濟就是通過一定技術手段,將原料加工成客戶需要的產品所形成的產業鏈經濟。目前我國輻射加工占較大份額,是以“代客輻照”收取加工費為主的服務型經濟。服務型經濟是現代經濟結構中重要組成部份,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這類經濟形態會有更大的發展。輻射化工是輻射加工行業實體經濟的代表,它與常規化工產業相比較具有節能、環保、省料、高性能等優點,被稱為綠色化工產業。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市場對輻射化工產品有廣泛需求,發展空間巨大。我國輻射加工產業發展實體經濟的首要目標是振興輻射化工產業,將輻射化工產品進一步用于能源、環境、汽車、機場、機車等國家重點建設領域。國外經驗證明,以輻射加工為主業的實體經濟是輻射化工產業的基礎。如果輻射化工產業的規模、品種、質量上不去,與之相關行業未能建立“聯盟”關系,輻射加工產業根基將受到動搖。
其三,輻射化工產業中,熱縮材料獨樹一幟,而其它類產品發展較慢。以長園、沃爾、宏商等企業為代表,我國熱縮材料及制品發展快、上規模、產業集中度較高,2008年,上述3家共實現銷售收入9.5億。然而我國輻照交聯線纜2005年銷售收入為19個億。對25家主要輻照交聯電纜廠初步統計,2008年產值約27億元,平均每家年產值才1億多,全國規模約30億元,僅占2008年全國線纜總產值(4767億)的0.63%。
其它輻射化工產品,如發泡材料、管型材料、印染涂料、電子隔膜等,雖有增長,但是規模遠不夠大。
子午線輪胎輻射預硫化是一個大產業,目前國外在中國建廠的速度遠大于我國自主研發實現產業化的速度,中國500家輪胎廠都在等待政府買單后再去吃“第一只螃蟹”。
由于結構性矛盾的影響,我國輻射加工產業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
第一,安全風險大。鈷-60裝置存在固有的較大安全風險,國外統計,γ裝置與電子加速器二者之比為數量級之差,達到10:1。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國內數據統計顯示,我國鈷-60裝置發生事故共67起,死亡10人,而加速器僅2起,死傷各1人。
近兩年我國發生多起鈷-60事件或事故,典型的有6月份發生在河南杞縣的卡源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第二,社會成本增加。輻射加工服務型產業中,產品結構多與民生有關。在我國目前國民教育、科普宣傳、法律法規、產品標準、商品檢測等社會系統尚不夠完善的條件下,隨著網絡的普及、民眾話語權增加的情況下,服務產品的社會成本巨增。康師傅方便面的“輻照門”就是其中一例。
第三,對國家經濟直接貢獻度低,得到政策支持難。輻射加工在國家產業發展的定位應該是高技術特色產業,是宏觀產業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份,長期以來由于我國輻射加工產業盤子小,攻關成果顯示度不大,很難得到國家政策性支持。從去年開始,我國面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為此,國家出臺的應急計劃中,提出十大工業領域振興方略。許多高新技術領域為此大顯身手。我們許多單位也在積極努力爭取項目,參與攻關,但是,由于我們實體經濟較薄弱,技術儲備不足,難解國家燃眉之急。
造成結構性矛盾的原因:
(1)歷史的必然性,即我國γ輻照應用起步早,電子輻照加速器技術應用晚10年。
(2)工業化水平較低,市場需求不旺。眾所周知,前20多年,我國經濟結構是以資源、能源高投入為代價獲得的高增長,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換取巨額外匯儲備,從整體上講對輻射加工“綠色、高性能”產品需求不旺。
(3)我國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推動。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的對策是:
(1)發展電子加速器裝置成套設備,提高裝備總體水平、完善服務、降低售價,首選滿足國內中型企業需求;γ輻照裝備設計建造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爭取更多設備出口;
(2)大力推動以輻射化工為龍頭的實體經濟產業規模、品種和質量;
(3)在輻射化工產業中積極推進輻照交聯線纜規模化、高性能化;
(4)用高性能的線纜裝備國家重點工程,用于重點領域和行業。
1、努力推動電子加速器輻照裝備研發與生產
(1)構建全能區、多型號產品系列。重點是10MeV大功率電子直線加速器的產業化,形成年產規模10臺,部份替代γ輻照裝置;
(2)研發定型低能加速器產品(0.2~0.8MeV),滿足未來市場需求;
(3)提高中能(1~5MeV)電子加速器裝置技術水平和配套能力。
2、瞄準國家重點工程和高端市場,壯大實體經濟
(1)輻射化工產品。重點發展高性能輻照交聯線纜、發泡材料、高性能管材料;熱縮材料產品進一步做大做強;
(2)高毒性廢水處理生產線;
(3)公共安全檢測系統裝置產業化。
3、爭取國家支持,建立10個以新產品研發生產為目標的產業基地。
(1)電子加速器2~3家;
(2)輻射化工4~5家;
(3)其它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