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經濟形勢下行影響,國內電纜行業出現市場需求減少、利潤率下降等現象。但記者日前在全國最大的特種電纜生產基地安徽無為采訪時了解到,當地由于提早實施技術升級,今年以來銷售額、利潤實現雙增,“市場下行”變成了擴大市場的契機。
從安徽無為縣城前往該縣高溝鎮途中,只見公路兩側一家家電纜企業密集分布,路上不時有運電纜車輛擦肩而過。在高溝鎮上的安徽明星電纜公司輻照中心,記者目睹了一根根電纜經過電子輻照加速器的輻照加工,變成了壽命長達60年、抗核輻射的核電站特種電纜的生產過程。據該公司生產部部長龐超群介紹,國內電纜市場需求從去年下半年出現下滑,行業平均利潤率也從約8%下降到5%,但核電電纜、光伏電纜等新興電纜產品的需求反而上升,明星公司因產品適銷對路而受益。“我們是不愁沒活干,但愁干不完。”龐超群說,公司今年一季度銷售收入增長了40%,生產任務已排到了7月底。
明星公司技術總顧問姚飛麟說,公司產品升級始于2008年受金融風暴沖擊之后,“那時我們受到很大影響,因此下決心走技術升級之路”。姚飛麟說,經過4年努力,目前核電電纜、光伏電纜、風力電纜等新產品已占到公司產品結構的80%,需求量大、利潤率較高。
如果說明星電纜是金融風暴之后的痛定思痛,安徽太平洋電纜公司走的是另一條“原材料上漲倒逼技術升級”之路。銅是占電纜成本約70%的主要原材料,自2008年以來銅價已從每噸2.5萬元上漲到目前的5.7萬元,大大增加了電纜企業的成本壓力。去年底,太平洋電纜公司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稀土鋁合金電纜,同等導電能力情況下比銅電纜節約40%的成本,“既軟且輕”,便于運輸、安裝。
太平洋電纜公司副總經理吳本昶告訴記者,他們近年來結合國情多方探索“以鋁代銅”技術,研發成功的新產品于今年初批量投產,目前訂單已排到半年以后。“預計今年光這種產品的銷售額就能達到5個億,我們正準備上第二條生產線,遠期瞄準國際市場。”
作為占據全國50%以上份額的特種電纜產品生產基地,安徽無為現有各類電線電纜企業268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被譽為“中國電纜之鄉”。
據該縣電線電纜行業協會介紹,為應對近年來國內外電線電纜行業成本上升、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不利局面,該縣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市場倒逼加政策引導”,目前本地已開發出鐵路信號電纜、太陽能光伏電纜、風能電纜、輻照電纜等多款新產品。產業升級打開了市場新局面,今年前4個月全縣電線電纜業共實現產值109億元,同比增長23%。